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下 >>课文练习 >>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同步训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1-13


分层训练
积累与运用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谁(    )________   (2)青青子(    )________
(3)何时可(    )________     (4)周公吐(    )________
(5)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后檐(    )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
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6.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1)榆柳后檐,桃李堂前。
(2)有风自南,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清荫。(《和郭主薄(其一)》)
(5)平畴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创新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后檐,桃李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荒秽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解释诗中加粗的字。
荫:________  罗:________  兴:________
带:________  荷:________  荒秽:________
1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1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1)wèi赠送(2)jīn衣领(3)duō 拾取(4)bǔ口中所含食物(5)jī系住(6)yì遮盖
3.(1)为→遗(2)慢→漫(3)渡→度(4)阴→荫(5)暖→暧(6)巅→颠
4.(1)《文选》 (2)乐府(3)乐府歌辞 统一中国 (4)潜 田园 靖节 五柳先生
5.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远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7.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8.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9.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10.不相同。陶渊明诗中的“旧林”“故渊”就是篇末的“自然”,即大自然的广阔天地,而陆机和王赞诗中所说的“旧林”“故林”是指故乡,他们在诗中是单纯地思乡怀旧,而陶渊明是借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境。陶渊明的“恋旧林”“思故渊”的背后,是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
11.荫,遮蔽。罗,排列。兴,起床。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12.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13.D(两句诗意境不同)
14.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鸿门宴》练习题
《红楼梦》整本书单元测试卷
《阿房宫赋》限时训练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过关练习
《庖丁解牛》巩固练习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2
《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梳理练习
《逻辑的力量》同步训练
《大学之道》基础练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梳理
《客至》检测练习题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梳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梳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梳理
《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梳理2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梳理2
《孔雀东南飞》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2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梳理2
《谏逐客书》练习试题
《登岳阳楼》习题训练
《鸿门宴》 基础练习题
《哈姆莱特(节选)》课堂检测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及练习
部编版高一下课内文言文习题检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3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练习题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